去年8月實施的《野生動物保護(修訂)條例》,禁止市民餵飼野鴿。漁護署分別做了兩次調查,結果顯示,今年首季調查結果顯示較去年第四季統計,全港野鴿減少逾10%,署方認為統計學分析證實,鴿群數量與人為餵飼存在明顯關聯。為加強執法力度,政府擬於今年第三季試行人工智能(AI)監察系統,透過鏡頭自動識別違規餵飼行為,進一步遏止野鴿聚集問題。
《野生動物保護(修訂)條例》下,禁止市民餵飼野鴿,提高非法餵飼的最高刑罰至罰款10萬元及監禁一年,以及就非法餵飼引入5,000元的定額罰款。為了解鴿群數量與人為餵飼關聯情況,漁護署早前進行研究,在全港18區140個鴿群黑點作監測及統計,發現去年第四季統計點錄得約13,520隻野鴿,至今年首季降至12,090隻,整體減少逾10%。同期發現食物殘渣的地點亦從37處減至30處,降近20%。署方認為,按統計學分析證實,鴿群數量與人為餵飼存在明顯關聯。又指出市區鴿群有下降跡象,但西貢區數量卻似有所增加。漁護署高級獸醫何漢邦強調,當鴿群失去食物來源,將逐漸回歸自然生態。
為加強打擊餵飼野鴿行為,漁護署聯同食環署、康文署及房屋署組成跨部門工作小組,加強日常巡查外,在周末、假日及黃昏等野鴿活躍時段展開突擊執法。署方表示,為對重複餵飼者加強阻嚇,未來或會提出刑事檢控,居住公屋違規者更會面臨房署扣分罰則。加快執法效率,當局今年稍後更計劃於港鐵站、私人屋苑等鴿群熱點安裝AI識別鏡頭,系統可自動偵測拋撒食物動作,配合市民舉報即時取證。
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本地/全港野鴿數目按季減少一成-漁護署今年第三季研ai識別違規餵飼/576180?utm_source=yahoorss&utm_medium=referral